首页论文查重动态SCI、EI 收录河南省三所高校 科技论文的期刊源分析

SCI、EI 收录河南省三所高校 科技论文的期刊源分析

时间:2014-07-08 编辑整理:早检测网 来源:早检测网

本文通过对SCI、EI 收录河南省三所高校论文的来源期刊进行统计, 重点分析了这些期刊的学科分布、影响因子、收录数量等特征; 提出了提高SCI、EI 收录量的具体措施。

西方科学共同体早在19 世纪就形成了自己的学术规范, 要求科技人员在撰写研究论文时必须附上参考文献,以反映该研究对以前成果的借鉴、利用和发展。这样就形成了文献的引证与被引证的关系。在科技情报界, 引文分析法已经广泛应用于统计核心期刊、评估科学论著水平、评价科技人才的学术造诣和学术研究机构的科研实力等方面。

文献计量学指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产生具有高度集中的规律, 在相同的调查时间段内, 中西部某些省区发表的所有被SCI、EI 收录的论文还不及名牌大学的一个课题研究组多。这种现象表明不同地区、不同学术研究单位在科研水平、科技创新中存在较大差距。河南省地处中原, 属中西部不发达省份, 对全省各高校学术论文被SCI、EI 收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找出其投稿规律, 研究如何提高论文的整体被引率; 分析评价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及发展潜力, 做好重点学科的培养工作, 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中西部不发达省份高校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SCI、EI 收录河南高校论文( 2002~ 2004 年度)的统计分析

1.1 统计计量的方法与范围

利用ISI 的SCI 光盘数据库、EI 光盘数据库对河南省具有代表意义的高校( 指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 的学术论文于2002~ 2004 年间被SCI、EI 收录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检索和统计( 注: 重复收录均按一次收录计算) 。

新的郑州大学是由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三校联合组建。该校的科研水平代表着该省高校的最高水平。河南科技大学是由原洛阳工学院等三所院校合并组建的多科性科技大学, 学科种类齐全( 含理工、农医各学科) 。而洛阳师范学院是原洛阳师专升格为本科的院校。因此选择这三所高校作为此次调查统计分析的样本,是很有代表性的, 完全可以代表该省各层次的高校。

1.2 2002~ 2004 年SCI、EI 收录三所高校论文数量的统计分析2002~ 2004 年, SCI、EI 收录三所高校论文数量统计如表1:

从表1 可以看出, 近三年来这三所高校被SCI、EI 收录的论文总数均在上升。这说明各高校大力提倡科技创新、激励教师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的举措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3 收录论文的期刊分布与分析

笔者对2002~ 2004 年SCI、EI 收录这三所高校论文的源期刊状况进行了统计, 将SCI 2002~ 2004 年收录15 次以上、EI 收录8 次以上的期刊情况统计列于表2、表3。


从表2 可以看出, 三所高校SCI 论文源期刊收录有以下特征:

期刊语种。收录15 次以上的用中文出版的期刊只有一种, 收录量为35 次, 中文论文( 35) 只占引用15 次以上的SCI 源期刊收录总数( 239) 的1416%。这说明SCI 论文主要还是以收录英文论文为主。同样中国大陆出版的期刊, 用英文出版的7 种期刊收录量远远少于这一种用中文出版的期刊。这说明这三所高校的科研工作者投稿集中度过高, 因为作者对自己的英文功底没有信心, 担心英文不流畅而不能发表, 只好投入中文出版的期刊。另外一个突出现象, 即同样的英文论文, 在我国自己出版的英文期刊上的收录数( 132) 远远大于国外英文期刊的收录数( 72) ,约为118 倍。这表明作者对向国外SCI 源期刊投稿的途径、技巧还很不熟悉, 对国外期刊的情况不了解, 只好投向中国出版的英文SCI 源期刊。所有这些现象都大大增加被SCI收录的难度。

期刊国别。收录15 次以上的期刊中国出版的有8 种( 含中国出版的英文版期刊7 种) , 国外出版的有5 种, 均为欧美发达国家出版, 表明这些源期刊的国别数量分布大致相同, 中国出版的略多。但与此鲜明对照的是收录量差别很大, 8 种中国出版的期刊占了收录总量的前3 名, 中国出版的期刊收录总数为167, 占收录15 次以上的期刊总收录数( 239) 的70%。这一现象同样说明这些论文作者投稿集中于这些中国出版的SCI 源期刊, 向国际期刊投稿的意识和信心不足。

期刊收录数量。引用15 次以上的SCI 源期刊收录的总数为239, 占这次统计总收录数的527 的45%。其余的源期刊收录量均在1~ 14 次之间。可见这三所高校SCI论文投稿呈离散分布, 论文作者投稿随意性较强。

期刊的学科分布。表2 的数据表明, 引用15 次以上的SCI 源期刊的学科分布比较窄。主要为化学( 6 种) 、物理学科( 5 种) 。这表明这三所高校基础学科中, 化学、物理学科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发展潜力, 有较高素质的科研团队。而生物、医学等SCI 收录较多的学科, 这次没有一种杂志收录在15 次以上。说明这三所高校在这方面科研水平薄弱, 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研究团队和方向。因此, 应当加强重点学科建设, 使之成为重要的研究基地和国际交流平台; 加快薄弱学科发展。

期刊影响因子。影响因子指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总数在当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 它表示了论文的平均被引率, 被认为是最能客观反映期刊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从表2 中的这些期刊, 影响因子最高的是21275 的美国期刊, 收录15 次。影响因子最小的为01 317,是中国期刊, 收录35 次, 排第一位。共有4 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在1 以上。影响因子大于1 的收录数为66, 占总收录数( 239) 的2716%。根据文献报道SCI 平均影响因子约为1, 美国源期刊为113945, 英国113984, 德国01 9452。因此可以认为这三所高校作者投稿的期刊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并不低, 但水平参差不齐, 差别较大。说明源期刊学术影响力大的期刊量较少, 影响力较低的期刊量较多, 论文投稿的途径和档次有较大空间改善和提高。


相对SCI、EI 源期刊的特征就不那么明显。

¹ 语种。这次调查EI 收录8 次以上的源期刊共有11种。用中文出版的只有3 种, 这三种期刊的收录数为32,占总收录量( 119) 的26.19%。英文出版的8 种( 包括3 种中国出版的英文期刊) , 收录数占总收录量( 119) 的73.11%, 这一特征说明英文论文被EI 收录的概率远远大于中文论文。

º 国别。这11 种期刊, 中国出版的有6 种, 发达国家出版的有5 种, 中国的为70, 国外的49。说明这三所高校论文作者向EI 投稿集中于这些中国出版的EI 源期刊。» 期刊收录数量。引用8 次以上的EI 源期刊总收入量

为119, 占统计总收录数( 198) 的60%, 其他的源期刊收录量均为8 次以下。可见EI 论文投稿比SCI 投稿集中度相对高一些。

¼期刊的学科分布。这11 种EI 源期刊学科分布范围很广泛, 几乎涵盖了所有工程领域, 这确实与EI 收录的学科范围相吻合。

2 思考与建议

2.1 加强国际学术合作交流, 以提高学术论文的质量和整体科技水平

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5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简报6 的统计, 近些年我国发表的SCI 论文中, 国际合作产生的论文一直占我国SCI 发表论文总数的20%左右,即有1/ 5左右为国际合作论文。这说明这些参与国际合作的学术科研机构和科学家已具备国际公认的科研实力去参与国际高水平的科研活动。同时也说明我国不少学者和学术机构进行高水平的科研活动, 发表高质量高档次的学术论文要借助于国际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力量。而这次调查统计的这三所高校的EI、SCI 收录论文中, 很少有参与国际合作的。这表明这三所高校整体科研实力、学术声誉不足, 科研人员国际合作的意识不强。因此, 高校的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的措施, 鼓励优秀人才去著名学术机构学习进修, 参加国际著名学术机构的科研活动和学术团队, 扩大科研人员的学术视野和跟踪国际科技前沿动态的意识。

2.2 应研究宣传向SCI、EI 源期刊投稿的途径和技巧

众所周知, 由于SCI、EI 严格的选用标准和专家评审制度, 入选论文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得到学术界的公认, 代表着国际研究水平和发展趋势。因此, 学术论文被SCI、EI收录, 其学术水平是根本, 但投稿途径是关键。论文的学术水平再高, 如果投稿方向不对, 根本不可能被收录。因此, 高校的研究人员要研究本专业高水平期刊的发文规律和相关指标, 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等各项指标来决定投稿方向, 以提高高水平论文的收录机会和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对于工程学科, 要研究它是EI 的核心刊、扩展刊、选作刊, 系列不同, 收录的机会也大不同。同时更应重视英文摘要的撰写和英文翻译的质量。因为EI 在选择论文时, 首先看论文的摘要, 摘要是论文是否入选的关键。因为中国的入选期刊往往都是选作刊, 不是每期每篇都全部收录,因此英文摘要就更显重要。如果作者撰写了内容完整充实,文字流畅, 条理清晰的英文摘要, EI 的入选机会就会大大增加。尤其需要指出的是, EI 也收录部分国际会议的论文。因此科研人员应当高度重视国际会议的相关信息, 向国际会议投稿。大部分国际会议是连续召开的, 如果以前的会议已被EI 收录, 以后召开的同样性质的会议肯定会有论文收录。这样无疑就大大增加了收录的机会。


参考文献

[ 1] 丁福虎. 引文评价及其应用[ J] . 情报科学, 2003,( 8) : 835 ) 837.

[ 2] 高建群等. 期刊引文分析及其情报价值[ J] . 图书情报工作, 2004, ( 1) : 58) 61.

[ 3] 陈惠兰. 纺织学科期刊被SCI、ISTP 收录情况的调查分析[ J] . 图书情报工作, 2004, ( 2) : 121 ) 123.

[ 4] 刘寿华. 世界四大索引( SCI、EI、ISTP、ISR) 异同分析与测度指标[ J] . 情报科学, 2004, ( 3) : 332 ) 336.

[ 5] 张明等. 对JCR2002 年SCI 期刊主要指标的分析[ 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4, ( 3) : 257) 261.

[ 6] 刘伟等. SCI 数据库中的中国文献著者单位、地址书写方面的差异与错误[ J]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4, ( 1) :59 ) 61.

[ 7] 鲍国海. 1978~ 2002 年美国EI 网络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期刊统计分析[ J]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4, ( 1) :38 ) 41.

[ 8] 邵传芳. 科学引文索引期刊源指南[M] .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2.

[ 9] 高宗昌等. 三大检索系统收录我校论文状况的分析

[ J]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自科版) , 2002, ( 2) : 227 ) 229.

[ 10] 胡涌. SCI 与EI 的比较研究[ J]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2, ( 1) : 73) 76.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
系统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