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论文检测教程针对高校博士论文出现学术不端行为实例探究与解决办法

针对高校博士论文出现学术不端行为实例探究与解决办法

时间:2014-05-03 编辑整理:早检测网 来源:早检测网

In recent years, the academia of academic dishonesty behavior we see an endless, the voice of the crusade, which also contains the copy of the dissertation.To this, the academic Industry, various universities have worked out a series of academic standard documents and measures.The author tries to use misconduct on a university doctoral dissertation For testing system test results analysis, to explore, to find the inner drive of Ph.D. Thesis anomie.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a few Ph.D. Thesis indeed In academic misconduct, mainly reflected in direct copying, not normative references, etc.Ph.D. Thesis of academic misconduct and lack of academic integrity, Lack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is not sound and so on, and paper characteristics of disciplines, mentor to guide and test system for mechanical, etc. There is a high level of Association.To this,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e thesis contain some exploratory Suggestions of academic misconduct.

近年来,学术不端现象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焦点议题。无论在高校论文还是学术发表中,都存在了较多的问题。对此,教育界也开始重视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教育部于2009年3 月发出《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0 年2 月发布《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中国知网、维普论文、万方数据、Turnitin等纷纷开发出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笔者试图通过对某高校的博士学位论文使用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检测结果的分析,探索、找寻博士学位论文失范的内在动因。分析结果表明,少数博士学位论文确实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主要体现在抄袭、不正确引用等。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与学术诚信缺失、专业知识匮乏、评估机制不健全等有关,更与论文的学科专业特点、导师指导、检测系统的机械性等存在着高度的关联。

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操作性定义及表现形式

随着学术界或高等教育界对学术失范问题研究的逐渐增多,出现了各种容易混淆的概念:学术失范、学术不端、学术腐败、学术越轨等等。但不管如何加以界定、区分、使用,其目的只有一个,即加强学术监督,还学术界一片净土。学术不端的频繁发生是学术失范的征兆。阎光才教授从词源学、法国哲学家盖奥的概念提出、社会学家涂尔干对失范现象的研究以及默顿对失范行为的相对全面和系统的理解等几个角度分析了“失范”及失范行为的产生渊源。指出所谓学术失范,显然是以学术规范的先天性为前提。关于学术规范的最具代表性的论述是默顿所谓普遍主义、公有主义、无私利主义以及有条理的怀疑主义四原则的“默顿范式”。但默顿的四原则在严格意义上反映的是早期学术人的传统精神气质和价值取向。因此,在厘析失范概念的基础上,阎教授把学术失范界定为:在特定时期,对学术共同体成员而言,因为学术文化和伦理与制度设计价值取向间存在不平衡, 从而使得学术规范处于一种低效或失效的状态[1]。也就是说,学术失范不单是代表个体犯下的一种技术性过失,更是学术界的一种整体混乱或无序的状态。而学术不端可以看作是学术上的越轨, 它不等于学术失范,但是,两者之间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越轨一般表现为个体性或小范围内的群体行为,正如涂尔干对自杀现象的理解,个别的自杀行为虽然构成了一个事件, 但并不见得是一个可以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社会事实”[2]。如此看来,学术失范与学术不端两个称谓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范围。学术不端代表的是学术不道德,一般为个体行为,主要表现为抄袭,但也是学术界要坚决反对、彻底批评的行为。

博士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数据分析

(一)样本数据说明

样本数据的基本情况为:进行检测的论文共352 篇,在学科类型上,文科专业为54.8%,理工科专业为45.2%;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9大学科门类、25 个一级学科、87 个二级学科。

(二)样本数据分析

博士学位论文一般篇幅较大、字数较多,因此,检测系统使用绝对字数, 即检测文献与对比资源库的总重合字数作为检测结果的核心指标。如图1 所示,样本数据中总重合字数少于1 万字的占总篇数的77.8%, 总重合字数少于2 万字的占89.7%,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样本数据中绝大多数博士生能够遵守学术规范。同时,也确有一些论文存在着与对比资源库比较严重的文字重合情况,尽管这些论文所占比例较小,但却反映出严重的学术不端倾向,不容忽视。


从学位论文的学科分布看,如表1 所示。总重合字数少于1 万字的论文占本学科门类检测论文总数的比例呈现显著差异。其中,工学、文学、理学的总体状态较好,法学、经济学、哲学较差。而且,总重合字数超过3 万字的学位论文有16 篇,主要分布情况如表2 所示,绝大多数为文科专业。从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层面看(见表3),无论导师指导几篇学位论文, 其总重合字数少于1 万字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字数区间,并且呈现递减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导师确实履行了职责,起到了质量把关的作用。但总重合字数超过1 万字的论文中指导教师指导4 篇、5 篇论文的比例明显高于指导3 篇及以下的。指导论文的篇数应该与导师所花费的精力成正比,因此,出现这一比例实属正常。但也恰好说明,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指导论文篇数越少越能更好地发挥指导职能,保障论文质量, 反之, 容易因疏于指导而导致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总重合字数在该检测论文中所占的比例被称为总文字复制比。它与总重合字数一样,也是评价检测结果的核心指标。疑似段落数则反映了重合文字在学位论文中的分布情况,一般来说,疑似段落数越多,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可能性越大。为达到研究目的, 笔者随机抽取了总文字复制比存在显著差异的10 篇博士学位论文,对其重合文字的疑似段落进行了分析(见图2)。结果表明,样本论文的总文字复制比与疑似段落比、疑似段落最高复制比以及疑似段落最低复制比总体呈递增态势,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部分学术不端行为是故意而为之的,并且,个别论文的疑似段落比甚至占到了论文总段落数的90%,可见,其学术不端行为的程度已极为严重。学位论文一般分为摘要、文献综述、正文和致谢几个部分,正文中又可分成现状陈述、问题提出、理论支撑和结论建议等几个部分。总的来看,样本数据中,无论文理科专业,重复文字最多的为绪论、文献综述和结论建议部分。表4 随机选取的5 篇学位论文对这一现象做了罗列。

对学位论文的学术不端行为检测, 还有一个现象不可忽视,即引证的是作者本人已公开发表过的科研成果,但未作引证而直接使用于学位论文之中。如表5 所示,5 篇论文所被检测出的重复文字均出自作者本人已公开发表过的科研成果,根据学位论文撰写的相关要求和常规做法, 这属一种合理引用,但不够规范,正确做法是所有的引证文字均应标明出处,即使是本人文献。

数据分析结论

通过上述对样本数据的研究,可以看出:学术不端行为在博士生学位论文中确有存在,但仅为个别现象,绝大多数博士生能够遵守学术规范。存在不端行为的学位论文以文科居多、理工科较少,这与学科特点有着高度的关联。理工科专业的学位论文撰写基本上要依靠做实验, 而实验是在导师的指导及监督下完成,所以篡改伪造数据等现象较少。相反,文科专业论文中大块的内容就是文字,因此,引证占有一定的比例不足为奇。如,历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由于其研究内容多涉及伟人的理论或史料, 缺少这些辅证, 论文就显得苍白无力。在美国,学者通常是有言必注,惟恐哪句话别人说过而未加指明。在整篇学位论文中,绪论、文献综述和结论建议部分的文字复制的比例较高。应该说,绪论和文献综述部分多为陈述前人已做过的科研成果, 所以也应当允许有适当比例的引用。而结论建议应该是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验、数据等的分析而得出的符合论文主题的改进性建议, 代表的是作者本人的研究观点,应当最具有创新性,因此,这部分有过多比例的引用应当是一种故意行为,确属不端,它反映了学生的学术诚信的缺失。随着网络信息搜索的便捷,学生论文中抄袭的文字来源广泛也增加了导师指导的难度。因此,导师必须对学位论文投入较多的精力,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学识,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此外,在论文引证上也有待加强,一方面,有些论文使用了作者本人已公开发表过的科研成果,但未作引证,根据学位论文撰写的相关要求和常规做法, 适当的有标注的引用是合理的,相反,过多的引用就成了重新发表,也是一种学术不端行为。另一方面,有些论文对引证文字作了标注,但标注不规范。这些都反映出加强学术规范教育的必要性。但也应该看到, 系统毕竟是系统, 具有不可避免的机械性,因此,会出现一些假象,比如对提供检测的论文的文字、图表等做技术修改,系统则检测不出。但对大段的文字重合、复制比较高的论文,系统还是起到了监督的作用,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高校须对系统检测的结果进行甄别、分析。

遏制博士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探索性建议

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研究成果的总结,是能否毕业、能否授予学位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 亦是博士生学习阶段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的集中体现。因此,学位论文的原创性极为重要,它代表的不仅是一个人的品行,更是一种学术规范。如何在撰写论文中形成并保障这种规范性的行为状态呢? 笔者认为,应当结合学位论文中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动因,从与此行为紧密关联的三个角度:学生、导师、职能管理部门出发寻求遏制解决此问题的最佳路径, 从而使得作为国家最高学历层次的博士生们自觉遵守学术规范, 使得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仅成为技术辅助性工具。

博士生要树立诚信意识、学习学术规范

从上述的样本数据分析结论可以看出, 博士学位论文中确有学术不端行为发生,且个别情节较为严重。因此,博士生有必要树立诚信意识,学习学术规范。首先,要积极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各种关于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讲座和报告,认真阅读学习《研究生手册》,知晓并遵守学位论文的撰写要求。其次,要有扎实学习、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坚韧不拔、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导师的课题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只有自己的学识提高了,才会在撰写论文时思如泉涌,才会具有自己的创新性的观点。第三,《礼记》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因此,要为自己的论文或著作负责,包括观点、材料和对材料的诠释,学会归认来源。如果发表研究数据或实验结果,一定要真实,千万不能伪造。第四,如确有发生抄袭剽窃行为,要真诚道歉,勇于认错,最大限度减少负面影响。

导师要切实履行指导和监督的职责,注意发挥榜样的作用

对博士生学位论文中的学术不端行为, 博士生导师负有一定的责任。导师是开展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重要力量。导师的最大职能莫过于两方面,即言传和身教。导师的讲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直接途径,因此,导师应将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作为重要的学术指导内容加以传授。加强对博士生论文写作和发表的指导, 告诉博士生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和应遵守的基本规则,对博士生的论文进行认真评阅、严格把关, 确保自己所指导的博士生论文写作和发表过程中不出现学术失范问题。并且,导师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通过自我对学术规范的严格履行来感召和影响学生。

各级职能部门应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教育和管理

负责研究生工作的各级职能管理部门应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对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教育。首先,将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纳入新生入学教育, 使学生从一开始就树立良好的学术规范意识。其次,学位论文的学术不端行为中具有学科专业、重复文字的章节的差异性,因此,应该按照学科或者专业制定成文的研究生学术规范细则, 罗列深入了解本学科学术规范的参考资料和参考期刊,使学生能随时获取具体的指导信息;分层次分学科分专业地开展通识性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主题讲座和报告,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同时,注意加强学生学术规范相关规定的宣传,建议通过网站、宣传栏、BBS 等途径,加大对相关文件的宣传力度,提高对此类文件的知晓度,以及学生对其的了解程度。第三,在导师遴选和新上岗导师培训中,增加有关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内容, 增强导师对其的责任感。第四,建立信任制度和推荐免检制度,检测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绝大部分论文是能够遵守规范的,因此应该建立信任制度, 通过导师和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来把关推荐免检。第五,制定学术不端行为的认定标准及处罚措施。对于学位论文抄袭剽窃的处理, 涉及数量认定和性质认定两大环节。不可盲从检测系统,要根据抄袭、剽窃的字数多寡,分段确定,而且甄别抄袭、剽窃部分在学位论文中的作用,分类定性,并将其作为影响处理结果的情节。对于学位论文不端行为的处理,涉及当事学生的重大权益,因此,要注意处理标准与处理结果的合法性、合规性。对此,各校采取的做法不尽相同,有的制定明确的相似度指标及处理措施,有的并没有依赖它对学生做出学术不端的结论以及道德层面的判断, 只是在发现相似度指标较高时给予导师和学生一个反馈及修改论文的提示,从实施过程看,相似度高的往往确有问题,绝大部分同学都重新修改了他们的论文。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
系统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