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12-19 编辑整理:早检测网 来源:早检测网
毕业设计(论文)是普通高等院校各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期间学生毕业前的最后学习阶段,是学习的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这个过程既是对大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锻炼,又是对大学生学习成果的全面总结,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它是高等学校本科生培养计划中占用学时最长、层次最高、综合性最强、最能衡量学生综合水平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1]。因此,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已经成为高等院校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1)科研能力差。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阶段缺乏基本的科研能力[2-4]。如材料加工专业的本科生对于复合材料试样的制备、基相的选用等基本常识往往
并不十分清楚,而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与观察、X射线衍射仪的应用范围等专业性更强的问题,学生更是所知甚少,大多是在指导教师的安排下,进行简单的试样处理,并且很少能够参与到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分析仪器上进行的观察与分析中[5]。
(2)学生的就业压力大。目前,高等院校连年扩大招生,导致毕业生人数不断攀升、人才市场供大于求。因此,就业对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学生入学时就考虑哪个专业将来好分配,分配去向好的专业生源就好。在大三时学生就开始忧心将来的分配去向,而在大四时就表现得更为突出。许多学生在毕业前夕忙于参加招聘会或找用人单位,没有心思踏踏实实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也有个别单位为获取廉价劳动力,要求未毕业的学生到其单位上班,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3)实验设备不足。由于毕业生人数多,用于毕业实习的仪器设备少,许多学生只能合用一套设备,学生要排班使用。由于个别实验设备使用频繁,经常会出现设备损坏的现象,使学生的实验工作被迫停下来。另外,有的用于毕业设计(论文)的设备过于简单,完成一般验证性实验尚可,做具有一定探索性的实验就比较勉强。
(4)重视不够。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中,有少数学生不重视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6]。如有的学生已经有了就业方向或已经草签了就业协议,感觉所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与将来从事的职业关系不大,也有的学生忙于升学的事情(如研究生复试),心思不在毕业设计(论文)实践上。另外,有个别学生还存在部分或全部抄袭现象。
欧美一些大学非常注重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主要通过学生专业实习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7-8]。如在欧美许多大学,专业实践或实习大多是正规的教学计划,并给予一定学分。美国有的工科院校规定,大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期间要花15个月的时间在工厂、企业学习。在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的学生可以到联合国旁听席上“听课”,学经济的可以去华尔街实习。在其他一些大学,学历史的要去档案馆、博物馆见习,学法律的要去立法、司法机构见习,学政治的要在政治机构或公共决策机构工作见习。在前苏联及一些东欧国家,专业实习的情形与美国类似。在联邦德国,专业实习也受到高度重视,如工科院校规定学生参加实践或实习的时间不得少于26周,理工科学生在学完1至3年的课程后参加“中间考试”,合格后必须参加一定的生产实习,然后才能撰写毕业论文。
可以看出,国外大学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完成,主要通过大量投入专业实习时间,并动手比较早。我国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大多在最后一个学期完成。毕业实习是占用学时最长、层次最高、综合性最强、最能衡量学生综合水平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用一个学期很难完成高水平的毕业设计和论文。因此,国外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安排非常值得借鉴。
秉承育人为本原则,要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端正学习目的。培养学生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要进一步完善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9],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在将来从事的工作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进步。
针对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我们学院尝试将毕业实践环节前移到第7学期,从而减轻学生在最后一学期的学业负担。通过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在保证必要的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同时,毕业论文工作从大四的第1学期开始,如先完成选题、查阅文献、现场调研、熟悉设备以及初步实验等环节,最后一学期再进行实验研究和撰写论文、答辩,学生就不至于那么紧张,有一定的自由支配时间去找工作。改革毕业实践教学内容,即学生根据所在的学科、专业,结合教师的科研课题进行双向选择也不排除学生的自主命题,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培养[10-11]。本院在此项工作上尝试由教师提供备选课题、学生自主选题的方式确定学生的课题[12]。毕业设计(论文)针对专业和技术需求,在课题选择上注重于在适合专业方向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注意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让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工作等情况选择感兴趣的课题。为避免学生题目相同,让学生依据备选题目(数目是学生人数的2倍)、个人意愿,本着一人一题的方针进行选题。
借鉴国外的教学经验,让一些有精力的高年级学生有机会尽早地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把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减轻了学生就业前的学习任务,同时也使学生在综合素质培养和创新能力提高方面受到了锻炼。
实习基地的建设一方面可以使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更加贴近科研和生产实际,同时也是大学生接近社会、了解社会的好机会;另一方面,可以弥补学校师资力量(如聘请研究院的研究员、企业的工程师作为现场的指导)和仪器设备不足的缺陷,也加强了高等院校与企业的沟通联系,便于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此外,这种探索有助于解决工科院校存在的毕业设计题目单一、虚构、相互抄袭等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少工科院校脱离实际,虚构设计题目,而且连续多年题目固定不变,学生按固定模式照搬图纸,凭空想像,拼凑甚至抄袭,这样很难起到对学生进行全面专业素质训练的作用。让学生面向社会,题目来自于企业,来自于社会,真枪实干,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
在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后,学生根据任务书查阅相关的文献,去企业调研,对课题实施方案的可行性、技术先进性进行论证,并提出比较详细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以便完成开题工作。通过撰写开题报告,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前期课题准备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加强过程管理与阶段考核。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得好坏,教师的指导起关键作用[13]。因此,在此阶段要求指导教师应该每天到班指导,一方面使学生的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以确保学生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设计(论文);另一方面,教师对各位学生的进度能随时掌握,使那些有心想投机取巧的学生知难而退。
学校应对毕业设计(论文)统一管理,平时不定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正常运行进行检查,另外还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分阶段考核,主要考查学生本阶段任务完成情况,包括工作进度、工作质量、上一阶段存在问题的更正纠偏,从而纠正指导教师不正确的指导方法等,以强化指导教师的责任心,使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14]。
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最后阶段———答辩过程中,严格把关答辩与成绩评定。一般答辩工作是由学校统一规划,包括答辩规则、程序、要求,分专业答辩。在答辩前2周,各专业成立的评阅小组、审阅小组教师对学生的成果分别再进行检查,这也是审查学生的答辩资格。审阅教师一般由指导教师担任,主要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总体情况进行考查,包括学生调研、资料查询、资料综合、文献引用方面,设计方案选择、方案论证方面,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方面,设计成果、论文成果方面,工作态度、工作能力、自我管理、出勤等方面的情况,并检查学生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与错误,令其整改。
评阅教师一般由同专业教师交叉担任,主要检查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课题难易程度、成果达到的深度、设计方案选择与论文论点的正确性,设计(论文)条目、文理,新的设计方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外文内容摘要及原版外文资料翻译质量、特色项目与创新能力等方面,并进行评价,发现并指出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错误与问题,供学生修改。鉴于大多数学生对答辩很紧张,因此,指导教师还需指导学生做好答辩前各项准备工作。
最后,评委根据学生答辩成绩(占40%),结合指导教师(占40%)及评阅教师给的成绩(20%),给予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