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论文查重动态素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指导的几点建议

素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指导的几点建议

时间:2014-07-07 编辑整理:早检测网 来源:早检测网

学位论文指导的价值,不只是完成一篇合格的论文,而是创造一个有意义的过程,更重要的价值是在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究竟生成了什么意义?它们在教育硕士回到职业实践环境后还能可持续地发展吗?这是我们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必须思考和追寻的。在此仅就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指导的策略与方法提出几点建议。

1.以培养教育实践研究素质为论文指导目标

素质教育,其实就是以培养人的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而素质是人的素朴的内在的具有普遍适应性的基本品质。就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指导而言,如果我们不局限于从选题到写作过程到成文的具体存在的形式目标,而是把指导目标确立在指导研究生学会选题、学会查阅梳理述评相关文献、学会采择并思考实践素材、学会撰写并修改学术论文,生成对教育实践问题的学术敏感、产生对解决这些问题的研究兴趣,这基本上就是以素质为目标的学位论文指导了。从导师的角度来说,指导论文的过程都必然生成教育硕士们一定程度的教育实践研究素质,关键是这里的“一定程度”有差别。这又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其一,有意识和下意识不同。导师明确地把培养教育实践研究素质作为目标追求,还是任凭其随意发展,是有目的的教育还是教育中的自然养成,必然会有差别当然教育中的自然养成,也可以作为一种有意识的方法,或者就是自然主义的教育,这与本文说的自然养成不同。其二,在有意识的情况下,不同的指导态度与方法,可能养成的教育实践研究素质的高低程度也会有不同,甚至迥然不同,有些质量粗滥的学位论文就证实了这种不同。其三,即使有相同的指导态度与方法,还有个教育实践研究素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教育硕士获得学位以后在教育实践中是否自觉研究,水平是否持续提升,这是论文指导目标是否实现的根本所在。

2.以“扬长补短”为基本的论文指导理念

前述扬短避长和所谓扬长避短的办法,会异化我们培养教育硕士的根本宗旨,是论文指导中的误区。合适的办法是扬长不避短或者扬长补短,也就是在指导过程中要充分张扬教育硕士们的长处,同时要悉心关照并弥补其不足,这应当作为教育硕士论文指导的基本理念。对此可以有三点解释:其一,社会使用人才讲究人尽其才,所以要扬其长而避其短教育培养人才讲究长善救失,所以不仅要扬其长还要弥补其短,这是用人和培养人在观念策略上的根本区别。指导教育硕士的学位论文,要张扬他们在职业实践性方面的长处,同时弥补他们在理论学术性方面的不足。其二,扬长的关键在于张扬其长处,这不同于简单的重视,教育硕士们在生动的教育实践之中未必能够深刻地洞悉实践,所以他们需要理论引导,通过引导才会使他们的优势长处得到张扬。补短的关键在于满足其需要,这不同于简单的给予,教育硕士们接受理论会比教育学硕士挑剔得多,因为他们有鉴别理论真伪的经验,还有驾驭理论的真实基础,就此而论,扬长补短是教育硕士的需要也是对高素质导师的呼唤。其三,长期困扰教育科学健康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实际上呼唤着一个能把鲜活的实践融人理论,也能把冰冷的理论汇入实践,还能以实践智慧生成实践理论的群体,以扬长补短的理念指导教育硕士学位论文,有希望培育这样的群体。

有一位教育管理方向的教育硕士,他没有科班的教育专业理论基础,但从事教育管理实践。撰写学位论文期间,他正在某久发达农村地区的教育局挂职,他的论文题目是《欠发达农村地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制约因素与适应性对策研究》。他最感窘迫的是工学矛盾比较突出,腾不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也比较担心自己的理论功底。导师选择的指导策略是扬其实践之长,补其教育学理论之短,要求他紧紧围绕欠发达农村地区的特殊性,撰写以应用见长的学位论文。在这样的基本理念之下,导师有计划地指导他补充学习教育学和管理学的基础理论,指导他认真研读新课程改革的一些新理论指导他借工作之便,大量收集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的物质环境条件、精神文化条件等鲜活的实践资料指导他发现并记录新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原因、提出设想、尝试改进并记录结果。他的论文写作过程一直没耽误工作,妥善解决了工学矛盾,其间还发表论文多篇并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反响,他的学位论文顺利通过了答辩,论文中一些有说服力的数据、资料还被教育学者在学术论文中引用。

3.采用灌输与引导相结合的论文指导方法

在教育范畴中,灌输一词仿佛寻不到褒义的解释,其实灌溉农田、浇灌庄稼、输送石油、输送人才等等的灌输行为,未必不可以借鉴来说明某些教育问题。在学位论文指导中,有些教育硕士的专业理论基础单薄,也没有撰写数万字篇幅的学位论文的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这就像干涸的农田需要浇灌一样,是个实实在在的问题。让教育硕士们自主建构他们即使有这种意愿和能力,时间和精力也是个难题。所以,采用灌输或直接教授的方法,严格训练教育硕士们学习筛选确定论题、查找梳理文献、运用科研方法、遵守写作规范等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就是最高效的方法。当然,灌输不是生吞活剥或死记硬背,对于拥有教育职业实践阅历的教育硕士来说,灌输要讲究策略,策略的根本在于引导,要引导他们主动自觉地学习,融会贯通地学习,把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灌输与引导完全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引导而论,教的关键是因材施教,要引导教育硕士生充分发掘和利用导师以及高校文化环境中的学术资源学的关键是因教而学,要根据导师的专长优势适应性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共同营造双向互动、教学相长的良性机制。

4.引导多层次适应性的论文写作形式

尽管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形式要求很宽松,但学生很少选择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等论文形式。是对学术性学位论文的成见约束了他们。导师应鼓励他们尝试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等论文写作形式。其一,有些选题就适合写研究报告、调查报告而不是理论文章,有些教育硕士的职业实践经验也让他们写起来得心应手,为什么不鼓励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以鼓励他们针对不同层次的对象,尝试不同的写作形式,通过比较和辨析选择适合自己的形式。实践考察发现,有的教育硕士不仅完成了学位论文,还同时写成了提交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报告,称得上是一举两得。其二,这些形式有利于教育硕士把完成学位论文与本职工作统一起来。譬如有的论文解决的就是教育硕士原单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不仅妥善地缓解了工学矛盾,还获得了减免教学工作量的支持和研究经费的保障。其三,从论文产生的社会效益来看,有的论文直接指导解决了实践问题,有的研究报告被所在教育行政部门采纳,也有的学位论文公开发表后积极影响了相关教育政策的变革。

有一位教育管理方向的教育硕士,有专业理论基础也从事教育管理实践,撰写学位论文期间,他是一所地处城郊结合部的教师进修学校的校长,他的论文题目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现状与适应性继续教育对策研究》。他在这所学校工作近二十年,与农村中小学教师朝夕相处,他说起农村中小学教师生存状况就动容,说起与城市盲目接轨的继续教育现状就来火,但说起几年来自己的一整套改革的艰难进展和愿景却很兴奋。他说即使不读教育硕士不写学位论文,也要就这个题目写个长篇研究报告。对这样一位基础好、完成学位论文没有悬念的教育硕士,该如何指导“导师选择的指导策略是”扬其理论与实践的双向长处,顺势利导,就要求他写一篇高标准高质量的研究报告,但要求这份报告不仅能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而且能提交给市级教育主管部门,能影响其扶持农村教育的政策倾斜,所提出的改革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诸多思路和方法能影响主管部门的相关决策。几经修改,他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完成了内容充实、写作规范、质量上乘的学位论文。其间有多篇论文发表,文中的许多建议都被写进了该市的教育发展规划,他也被评为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典型。

5.运用阶段性习作充实论文写作过程

许多高校规定,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在权威期刊或核心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以此作为授予学位的必要条件,这似乎有些迁腐。但研究生初次撰写长篇论文之前,将其分解开来完成几篇论文习作还是有益的,尤其对于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的教育硕士,很有必要。其一,这符合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使宏观的论文指导能比较具体地落到实处。完整地完成短篇习作论文的成就感,也有利于其写好学位论文。

其二,这有益于教育硕士根据论文进展情况进行调整,许多选题过大或期望值过高的学位论文,可以在阶段性论文习作中得到调整启示。也可以在与导师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导师调整其指导整篇论文的思路和方法、侧重点和难点。

其三,这有益于提高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声誉。教育硕士与教育学硕士的不同规格尽人皆知,但同层次问题始终有悬念,这些悬念影响了教育硕士的声誉,如果教育硕士在其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能像学术性研究生一样公开发表论文,对于纠正人们对于教育硕士的认识偏差是很有说服力的证明。


在线咨询
在线留言
系统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