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05-06 编辑整理:早检测网 来源:早检测网
2011 年年初,英国伦敦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出版的第一期会刊《伦理编辑》报道了中国首次荣获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基金项目。该研究课题为不同学科典型抄袭案例分析的交叉检测(CrossCheck)工作指南,是由《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的编辑申请,并通过严格的国际同行评审立项。这是COPE 自2008 年启动科研诚信研究基金以来,全球资助的第六项研究课题,也是非欧美国家学术期刊编辑首次荣获的研究基金项目。
2012 年10 月的《学术出版》(Learned Publishing)以17 页的篇幅(包括问卷)刊登了该研究项目的部分结果。该刊主编Alan Singleton 评价该文“是一份有趣的、全球期刊编辑对学术抄袭容忍度的调查报告”。这份调查首次公布了中国编辑在国际出版伦理领域的一些研究成果。本期《期刊专刊》选摘调研部分内容与结果分析,以期为业界了解学术期刊,预防学术抄袭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问卷的设置与反馈
涉及本调查问卷中几个常用概念,如“抄袭”、“自我抄袭”、“团队抄袭”等,我们不仅参考了牛津大辞典和最新的Merriam-Webster 网络大字典的规范定义,还特别引证了Hames 更为严格规范的定义,“复制(duplication)其它文章或书中的文本或结果,无论其内容是他人的或者自己的(意指:自动或自我抄袭)都是明确不能接受的行为”。这些国际出版界公认的权威定义是本调查问卷的设计、讨论与分析的佐证与依据。虑到调查不仅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计算机与工程等多个学科期刊编辑所困惑的共性与特性问题,同时也涉及不同语言背景下编辑的态度异同。因此,调查紧紧扣住3 个关键主题:学术期刊编辑是如何使用CrossCheck/iThenticate 等检测工具和分析论文相似度报告的;学术期刊编辑对不同学科所表现的典型抄袭现象的态度和容忍度;西方国家与非西方国家的期刊编辑对各
种典型抄袭现象的认识异同。调查根据使用CrossCheck 的概率分布与不同语言背景分别设计了22 个与10 个问题的两张调查问卷,通过网上SurveyMonkey 发至全球3921 个学术期刊编辑。其中,母语为英语国家的期刊大多取自CrossCheck 的会员录,而非母语国家的期刊主要取自汤姆森路透的JCR(期刊引证报告)数据库。由于大多数非母语国家的期刊还没有使用CrossCheck,故问卷仅涉及10 个主要问题。调查反馈者的期刊来自21 个国家和地区,95%为英文学术刊物,其中平均约42%的期刊使用CrossCheck 检查抄袭,有部分编辑还使用了其他检查抄袭工具,如eTBLAST、Medknow’s 以及免费在线检查手段等。调查反馈得知,编辑们在使用CrossCheck 检查抄袭的过程中仅仅把此作为一个有用的辅助工具,更重要的是依靠编辑与审稿人的据情分析而作出定论。比如,平均有32%的期刊对所有投稿进行检测;另有平均34%(尤其是在工程和计算机领域)的期刊仅对有嫌疑的文章进行检查;还有平均15%的期刊仅检查准备刊用的文章,而社会科学更偏重这种选项,比例高达27%。一些编辑还指出他们只检查含较少图表及公式、且文字较多的论文。这说明目前的工具对检测一些技术性较强的公式推理与图表设计存有缺陷。反馈信息中还发现,大多讲英语国家的期刊来自国际知名出版集团以及各专业学术学会,如爱思唯尔、施普林格、剑桥大学出版社、自然出版集团,以及美国教育、物理、计算机等专业学会。其中不乏行业顶尖期刊,如《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等。而非英语国家(如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巴西、印度、伊朗等)的期刊也均为该国行业里称道的优秀刊物(均为SCI/SSCI期刊)。
调查分析结果
在这个有一定意义的调查报告中,该研究按照不同学科,针对不同问题,同时考虑两种不同语种的文化背景,进行了多组交叉与聚类统计分析。由于篇幅有限,这里仅对学术出版中存在的复制粘贴、自我抄袭、团队抄袭、综述文章的相似度高、会议论文发表后再发期刊等5 个典型抄袭现象的综合讨论结果做些概述,不乏对同行有些启示。首先从学科的角度来看。各个学科对复制粘贴都非常反感,直接拒稿率居5 个问题中最高,平均为61.5%,尤其是社会科学容忍度最低,拒稿率达到82%。在此要补充一条信息,在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在不引用情况下最多可以复制多少字”,从各学科的答复中,社会科学给出的反馈是小于1 个字,换言之,就是一个字都不能抄。由此可以看出,社会科学的特点在于文字的原创;而计算机与电子科学对刊发的会议论文再发期刊容忍度最高,只有5%的退稿率;观其团
队抄袭,各学科的平均拒稿已近1/2,但是工程学科似乎容忍度较为宽泛,只有30%;而对自我抄袭,社会科学却表现出极高的容忍度,拒稿率在12%;各学科对综述文章的相似度高的态度较接近,各学科平均22.5%的退稿率,意味着多数期刊建议作者要用自己的语言诠释原文献内容,不宜直接粘贴,否则会被退稿。从语言背景的角度来看。对其5 个典型抄袭现象,纵观来自21 个国家,母语为英语和非英语两组期刊编辑的反馈意见,发现两组的主流态度极为吻合。说明大家对抄袭的伦理标准不分国界、不分语言,基本取向是一致的:即对粘粘贴贴的论文抄袭,约60%以上编辑表示坚决杜绝;91%以上编辑对团队抄袭高呼退稿;68%编辑反对自我抄袭;对于综述文章的相似度高这一问题,79%编辑要求作者用自己的语言诠释参考内容或者直接引用,即使考虑到综述文章参考文献居多的特性,其相似度也不宜超过35%,否则应该退稿;59%的编辑认为会议已经刊发的论文再发期刊一定要增添46%的新内容,并且要引注已刊内容,而约22%的编辑始终坚持会议论文再刊发期刊属于重复发表,应该抵制。当然,鉴于语言背景以及出版历史的不同,讲英语与非英语国家的期刊编辑对这些典型问题处理的严格程度还是有一定差异的,譬如讲英语国家的期刊编辑给出的退稿率要高于非英语国家的数值。也就是非英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期刊编辑对学术抄袭的容忍度要略高于发达的说英语的西方国家,尽管调查的对象主要来自非母语国家的优秀期刊。报告同时解析了存在异同的原因:一方面,版权的诞生在西方已有300 多年历史,而版权法的建立与实施在发展中国家历史较短,有一个时滞作用,需要认识与认同的过程;另一方面,非英语国家的作者存在语言的差异,而目前国际顶尖或行业优秀期刊,约83%是英文期刊。因此,“版权认同时滞”与“语言磨合差异”的确是存在异同的两个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