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3-11-26 编辑整理:早检测网 来源:早检测网
有媒体报道,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已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然而论文的平均引用率却排在世界100名开外。对此现象,广东部分业内人士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说,目前职称评价体系过于依赖论文,并且研究机构中鱼目混杂,这表明一方面要改革评价体系,同时要开放大学体制,导入竞争机制,提升学术群体人员素质。
论文多无可厚非
中国论文量是否真的世界第一了?对媒体上公布的这个数据,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张敏强也留意到了,但没有查到数据统计的详情,心中也存在一些疑问。“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全中国大学有四五千所,大学老师有几百万,加上各类职称评价体系中要看论文发表量,论文数量大无可厚非。至于论文引用率,要分类来看,不能笼统地说。”
张敏强说,期刊论文类别很多,就我国而言,主要分为两大类: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又包括思想类、政治类等,颇有中国特色。“一般来说,自然科学或工科类的期刊论文,引用率比较高。而大量社会科学论文,在世界上引用率较低也是必然的。”
不过,论文引用率低并不意味着中国科研很落后。张敏强说,中国人造飞船上天世界瞩目,高速铁路技术受到国外追捧,表明中国有很多成果是在国际上受到肯定的。
写论文功利性太强
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多,引用率低,也和我国研究者的功利性考虑有关。中山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比较教育研究会会长冯增俊认为,我国整体科技发展水平较之国外有一定差距,研究问题的角度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学术论文水平便是一种表现。
“更重要的是,国内一些学者为完成任务而发表论文,并非社会需要,更谈不上实地调研、实地考察。”冯增俊说,有些学者为了发表论文,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脱离实际,自我欣赏。这种学术粗制滥造行为,严重影响论文水平的提升。
并且目前国内论文发表中的审查不严,没有及时淘汰劣质论文;刊物的管理很混乱,欠缺学术规范,走后门、买版面现象更为普遍。冯增俊说,在国外,论文质量审查较严格,一旦出现造假现象,将会严厉惩罚,不好的名声很快会在业界流传。
滥竽充数者藏身高校
高校和科研机构是论文发表最集中的地方。“中国大学制度安排存在问题,有些教授没有真材实料。”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教育专家信力建说,我国现有的大学制度沿袭苏联传统,存在诸多弊端。其一,高校教授聘任缺乏竞争、淘汰机制。高校教师的工作热情受挫伤,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于社会其他组织,形成了一种体制性的劣势。
其二,教授身份并非名副其实。我国高校与国际脱轨,行政化严重。大量“白卷先生”、政工干部纷纷走后门,涌入大学,他们出身“官场”,并非真正的学者。
“要提高中国论文的质量和水平,要从改革大学机制着手。”信力健认为,大学体制不改革,提高学术论文犹如抹布上绣花。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借鉴中国引入200强企业的做法,把世界著名的大学引进来。
信力健认为,我国现在每年有几十万的学生到外国留学,完全可以把世界上好的大学直接搬到中国来。大学要回归本身,大学教授应该由终身制回归到聘任制。即大学要从卖方市场转换到买方市场,不是学生在竞争,而是大学在竞争。大学要去行政化,改变此现状,让滥竽充数的人没有藏身之地。